对于立体视觉领域,目前存在着两种获得深度信息的方法:被动式和主动式。被动式即通过经典的立体匹配算法得到视差信息,主动式即采用 Time-of-Flight (TOF) 相机发射红外光波后测量回波时间得到深度信息[15]。采用主动式方法较之立体匹配而言,需要采用昂贵的深度相机,并且深度相机标定和一般相机不同,比较复杂,同时其本身畸变较大,难以对于深度不连续的地方做出精确测量[16]。目前国内对于裸眼 3D 的研究刚刚兴起,许多技术尚未成熟,对于裸眼 3D 技术还在探索阶段。裸眼3D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南京市政设施裸眼3D生产商
裸眼3D视频界面,主要有两个相同的画面同时播放。但仔细对比这两个画面,不难看出,其两侧还是有区别的。左边视频的左侧要比右边视频的左侧少一点,同理,右侧视屏的右侧要比左侧视频的右侧少一点。也就是说,画面是不能完全重合的。除此之外,视频看起来和普通视频并无太大区别。而视频中给出的裸眼3D视频观影技巧,也是让很多小伙伴们头疼,一直找不到“入门”的方法。本文,小编将科普一波,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去看这个视频,才能让视频变得“凹凸有致”,顺便帮大家区分一下我们日常所遇到的“裸眼3D”。宁波裸眼3D厂商裸眼3D技术的实时渲染和处理能力,可以处理复杂的场景和特殊效果,呈现出更加震撼的效果。
被动式 3D 显示是指无需佩戴特制眼镜即可直接观看到 3D 效果的观看方式,也就是裸眼 3D 显示。图1所示为裸眼 3D 视频立体实时显示装置。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裸眼 3D 显示系统仍然较少,能见到有裸眼 3D 手机、裸眼 3D 平板等,其支持观看 3D 效果的角度都很小,而且只限于观看特制的裸眼 3D 影片。裸眼 3D 视频立体实时显示装置(13 个视点)其基本原理同样是利用了人的立体视觉机制,如果说主动式 3D 显示是通过特制的眼镜将视差图像送入双眼,裸眼 3D 显示则是通过特制的显示屏将光线分到不同的方向上,使观看者在这些方向上能够接收到视差图像。根据观看的范围可以分为单视点裸眼 3D 显示和多视点裸眼 3D 显示。单视点裸眼 3D 显示只能在屏幕前某个固定的位置上才能看到 3D 图像,而多视点裸眼 3D 显示能够在屏幕前的多个位置,甚至是一个较大的范围均能观看到 3D 图像。根据显示屏的构造,裸眼 3D 显示可分为视差障壁式、柱状透镜式和集成成像式,这三种方式的区别如表 2 所示。表2 被动式 3D 显示分类
3D全息投影风扇,也是能呈现出3D的影像。但这也不是3D成像技术,利用的是视觉暂留技术。当这个3D全息风扇高速运转起来,空中就会显现动态立体的视觉影像,打造3D全息影像。既然提到全息投影,那就顺便科普下全息投影技术。全息投影技术是通过干涉和衍射原理再现实物的三维图像,全息投影可以产生空中幻影,还可以实现真人互动。而裸眼3D主要是双目视差,在终端上形成裸眼3D使用的是光栅原理。这两个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而且相对来说,体验裸眼3D的时候,一般对观看角度和距离都有要求;而3D全息投影则没有距离和角度的限制。裸眼3D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计算机生成的 3D 动画,是采用计算机计算生成的 3D 模型,如各式各样的 3D 游戏。其实质是在 2D 平面上模拟出立体物体的投影效果,使得人在观看该 2D 图像时,能够通过大脑的信息二次加工,感受到原 3D 物体的立体感。由于在显示上是 2D 的普通图像,故计算机 3D 动画实际上是“伪 3D”,不涉及人眼本身的立体视觉。其基本的实现方式是在空间坐标系中通过计算机构建出一个假想的物体模型,在空间坐标系中摆放一台假想的“相机”,通过摄像投影的一系列坐标变换,将立体图像投影到平面上。为了增加真实感,中间步骤还需使用照明光、纹理映射等图形学的方法。裸眼3D技术让观众无需佩戴任何眼镜,即可享受到逼真的立体效果。宁波裸眼3D厂商
裸眼3D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改进,将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逼真的观影体验。南京市政设施裸眼3D生产商
针对多面屏的空间物理结构,围绕立体空间感的营造,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裸眼3D模式。头一种模式,突出显示屏的立体空间布局。多面屏在结构上凸显空间立体特征,通常屏间两两相互垂直,不同屏在空间中有明显的位置和朝向差异,从而营造出显示载体在真实环境中的空间感。在内容设计上,可以结合显示载体特征,利用屏体的空间关系,设计虚拟对象跨越多个显示屏,或虚拟对象在屏间来回穿梭等形式,借助对显示屏作为物理实体在真实空间的认知经验,以屏体为参照,引导观众直觉性地认为在其上显示的虚拟内容,存在于屏体构成的三维空间之中,从而产生3D立体错觉。南京市政设施裸眼3D生产商